他到哪里,头顶的劫云也会陆续抵达,也就导致一路上形成了某种奇观。
庞大的乌云盘踞在某地,却迟迟不见下雨,过不了多久的时间,这块乌云又会离开,惹得不少人为此议论纷纷,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。
甚至还有人随手拍到了网络上,又有不同地方的网友,表示他们这里也出现了奇怪的现象,天空莫名出现乌云,但是很快就消失不见。
众人一番交流之下,发现他们碰到的乌云,很有可能是同一块,因为这些奇怪的乌云并没有同时出现过,一个地方出现了,很快就会前往另外一个地方。
不少网友都直呼有趣,甚至还有在网上专门报地点坐标,表示乌云现在已经到哪了,而且他们也发现了随着时间的推移,乌云变得越来越大。
都说外行看热闹,内行看门道,这块特殊的乌云,很快就引起了华夏气象台的注意力。
白色的办公大厅里面布满了各种精妙先进的气象仪器,在中央的巨大电子屏幕上,赫然是全国的气象云图,能够实时监测到各地的动态。
大部分都是白色的云层,蔚蓝的底色表示此地阳光明媚,偶尔有乌云的出现,有小水滴的形状,表示那个地方正在下雨。
在这其中最为明显的可能就是东南部那块巨大的乌云,它的身形在所有云层当中是最为庞大的,而且还在缓慢的移动,想让人忽视都很难。
大厅里面人来人往,只见气象台的台长曹睿盯着灰色的云团有些出神,不知为何他心中莫名有些不安的感觉,已经很久没有见到这样规模的乌云了。
“这块乌云的形成原因出来了没有?”
工作人员摇了摇头,看着手上的数据记录本道:
“暂时无法溯源它是如何形成的,最开始追踪它的轨迹,似乎在靠近郑兴的方向就已经形成了。”
“根据我们的监控数据,这块乌云里面蕴含的雷暴力量并不大,危害性很小,不会对生产生活产生影响,也许过一段时间,这块乌云就会自然消散,不需要进行人工驱散。”
听到这话曹睿放心下来,“那就好,不过不能掉以轻心,这么大的乌云还是要随时监测,以防会有什么突发情况。”
工作人员点了点头,“放心吧台长,我们会注意的。”
气象台的人万万没有想到,这不是普通的乌云。
由于叶恒还没有到达渡劫的修为,天雷自然不会形成,气象台的仪器肯定无法捕捉到其中的雷暴元素,等到人类能够捕捉到的时候,只怕劫雷也快要降落下来。
此刻,除了叶恒之外,所有人都不知道这团乌云里面究竟蕴含了多恐怖的力量。
随着叶恒一路前行,终于来到了他的目的地。
只见不远处的山体如同一块巨大翡翠,坐落在其中,周围是郁郁葱葱的森林,峰上云雾缭绕,山径蜿蜒曲折,乍一看上去,像是漂浮在半空中的小岛。
整座山像一个沉睡的巨人,在自然的画卷中矗立,山峰耸立在天际,云雾缭绕,宛如仙境般存在。
根据轩辕黄帝最后所说,最大的机缘还有答案就在这里,起初叶恒并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,后面根据历史上黄帝生平记载,他发现荆山这个地方有些特殊。
《史记·封禅书》:“黄帝采首山铜,铸鼎於荆山下。鼎既成,有龙垂胡髯下迎黄帝。黄帝上骑,群臣後宫从上者七十馀人,龙乃上去。馀小臣不得上,乃悉持龙髯,龙髯拔,堕,.....”
相传古时荆山一带灾情严重,黄帝闻讯从昆仑山来到荆山察看。
为了炼出仙丹给老百姓治病,他采首山之铜,汲湖水,铸鼎于荆山之下,黄帝铸好鼎,黄龙来迎黄帝升天时,百姓苦苦哀求。
最后鼎城黄帝乘龙升仙,人们把黄帝的靴子埋在铸鼎塬上,形成了黄帝陵,并建庙祭祀。
陵的西端有一高6米,周长42.5米的土堆,传说就是黄帝陵冢。陵西南有一龙须沟,传说是龙须坠落之地,此间生长一种龙须草,说是龙须所变。
不过还有另外一种说法,黄帝要把战胜蚩尤的场面铸在鼎上,作为永世的纪念,并且上达天听。
于是天界传来旨意,鼎立天下,四海升平,可采首山之铜,纳荆山灵气,取谷口之水,用乌日之火种,以火神祝融司炉。
九九八十一日,于日月同辉之时,鼎既成矣,鼎成功满,九九归一,即返天庭。
由此可见,黄帝铸鼎的故事充满了神秘传说的色彩,不过到现在人们也没有发现黄帝所铸的鼎,甚至成为了一大谜团。
有人说黄帝铸鼎成功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