肩头,目光深邃的盯着他的双眼"你决不可回首望乡!切记!切记!”
杜小龙郑重叩首,双手接过龙蛋。\c¢u?i~w_e·i^j+u!.^i`n~f?o~再抬头时,老者己消失得无影无踪。杜小龙这才明白,是老神仙下凡来搭救全城百姓了。
望着手中温润如玉的龙蛋,杜小龙深吸一口气,仰头吞下。霎时间,一股强大的力量在他的身体里涌动,浑身骨骼噼啪作响,皮肤生出青鳞,额前剧痛钻心——一支寒光闪闪的龙角破体而出!
月华初上时,海面上响起三声震天龙吟。化身独角龙的杜小龙奋力冲向第一道沙梁。龙角所至,沙石崩裂,一道缺口渐渐显现。海水开始奔涌,发出雷鸣般的轰响。
当他在第二道沙梁上撕开裂口时,忽然听见风中传来熟悉的乡音,亦或是邻家孩童的嬉笑声……杜小龙龙躯一震,对家乡的牵挂瞬间涌上心头,再也压制不住。他全然忘记了神仙的告诫,转头望向七里城方向……
"轰!"原本退去的海水突然倒灌,像是被什么力量驱使着,瞬间涨了几丈高,眨眼间淹没了七里城最后露出的屋脊。杜小龙发出撕心裂肺的龙啸,悔恨的泪水化作倾盆大雨。他发狂般冲向沙梁,龙角深深插入地脉,用尽全身力气向两侧撕开……
黎明时分,潮水终于退尽,七里城却永远沉睡在了海底,但一道崭新的海口赫然呈现,湍急的水流再不受沙石阻挡。后人称此地为"新开口",海湾则唤作"七里海"。神奇的是,任凭流沙堆积,海口永不淤塞——老人们说,每年二月二龙抬头时,独角龙就会回来清理海口。
如今渔民出海,总能看到一种银灰色的海鸟在浪尖盘旋。它们时而俯冲点水,时而引颈长鸣,指引着鱼群的方向。渔家都叫它"七里城鸟",说是那些善良的城民所化,仍在守护着靠海吃海的后辈们。
在七里海西南角,有一口方圆不过半亩的水塘,塘水终年碧绿如玉,当地人唤作"候宝坑"。关于这名字的来历,还有个饶有趣味的传说。
早年间,这坑底盘踞着一条金鳞闪烁的龙。每逢月圆之夜,塘水便会泛起金色波纹,隐约可见金龙口中含着一粒明珠似的仙药。那药丸通体晶莹,散发着幽兰香气,传说能起死回生、祛除百病。但要取得这宝物,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儿。须得五个心志纯良之人,在坑边闭目静立三个昼夜。待到机缘至时,五人会不约而同的睁开眼睛,他们才有机会讨到这颗珍贵的仙药。而且,一旦仙药到手,他们还能骑到龙的身上,让这条巨龙把他们驮回家去。那龙落地便会化作一条金光灿灿、由纯金铸就的龙,从此就留在那儿一动不动,成为一件价值连城的宝物。只是,若五人中有人起了贪念,这造化便会烟消云散。
这一神奇的说法在周围传开后,不少人满怀希望地前去一试,想要验证这个传说的真假,可不知什么原因,没有一个人能够成功的。
距候宝坑三里处的蛇盘兔岗,住着逃荒来的王老汉一家。老两口带着五个儿子,靠垦荒度日。这年盛夏,老夫妻突然染上怪病,浑身浮肿,汤水不进,眼看着生命垂危,情况非常危急。五个儿子急得团团转,忽然想起候宝坑的传说。
"横竖都是死,不如赌一把!"老大抹着泪说。五兄弟安顿好父母,带着干粮来到坑边。正午的日头毒得像蘸了盐水的鞭子,抽得人皮开肉绽;夜里的蚊虫结成黑雾,叮得人浑身流脓。第二日半夜忽降暴雨,惊雷贴着地皮炸响,岗上的野狼嚎得人毛骨悚然。但五兄弟像生了根的青松,任凭风吹雨打,心中只有一个坚定的念头:一定要拿到仙药,救回父母。
终于,到了第三天黑夜,眼看着快到鸡叫的时候,奇迹发生了。这哥五个像是受到了某种神秘力量的驱使,不约而同地睁开了眼睛。只见在昏暗的月光下,一条金龙正静静地浮在水中,龙首枕着岸边的鹅卵石,张着一张火盆似的大嘴,正在酣睡。他们借着微弱的月光,一眼就看到了龙嘴里含着的那颗晶莹透亮、宛如明珠般的药丸,药丸散发着柔和的光芒,还隐隐飘出阵阵诱人的药香。
"轻些..."老大比着手势。五人赤脚踩过湿润的泥土,轻手轻脚地朝着龙嘴慢慢走去,每靠近一步,那药香味儿就越发浓烈,熏得人精神一振。正当他们满心欢喜,伏下身子,小心翼翼地要去取药丸时,金龙突然吧嗒起嘴来。这突如其来的动静把哥五个吓了一大跳,他们的心猛地一紧,大气都不敢出,身体也瞬间僵住了。待金龙再次张嘴时,老三眼疾手快,两指一拈便取出药丸。金龙被这突如其来的动作惊醒了,发出一声怒吼。哥五个吓得脸色苍白,慌忙跃上龙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