鸟又像前两天一样,盘旋着飞了一会儿,落在地上。它并没有吃瓜,而是双爪开始有力的刨起地来,每刨一下,都带起一小团泥土,几棵无辜的瓜秧也被连根拔了。怪鸟一边刨着土,胸腔里还不时传出"咕噜噜"的闷响。突然,怪鸟刨开的地方渗出了诡异的红光,那红光似血一般在黑暗中蔓延开来。刘高被这红光惊到:难道那里埋着啥宝贝?怪不得这怪鸟几次三番的来找。刘高怕怪鸟把宝物挖走,突然暴起,大喝一声,提着铁锹冲了出去。那怪鸟见有人来,受了惊吓,“嗖”地一下,展翅飞走了。
刘高来到怪鸟刨地的地方,发现地上赫然出现了一个三尺深的小坑,坑底,有个物件的一角正散发着幽幽的红光。刘高赶紧用铁锹挖掘,不一会儿,一个二尺见方的石匣露出了真容。匣面上刻着精美的缠枝莲纹,还有两行朱砂小字:"要想石匣开,必得刘高来。"
刘高又惊又喜,一边看着一边念出了声。刚念完, "咔嗒"一声,石匣自己打开了。里头整整齐齐摆着副鱼鳞铠,护心镜亮得能照见人影,底下压着本蓝布封面的《六韬三略》。刘高把铠甲往身上一套,竟像是比着身量打的,连护腕的牛皮绳都刚好够长。刘高把这副盔甲和兵书藏了起来,开始天天晚上在夜深人静时,按着兵书上写的练习武艺,研究打仗的兵法,还真练就了一身本事。
后来,关外传来战报。八国联军的洋枪队打到了山海关,朝廷紧急征调壮丁。刘高知道施展本事的时机到了,便告别了老母亲和妻子,穿着那身铠甲就上了战场。
说来也怪,枪子儿见了刘高都绕道走。有回在老龙头,他带着三百乡勇埋伏在礁石后头,按兵书上"围师必阙"的法子,故意留出条海路。等洋鬼子慌不择路往船上逃时,埋伏在浅滩的渔民,用拖网捞饺子似的抓了百十号洋鬼子。
捷报传回滦州,道台大人亲自给刘高披红挂彩。后来他在大沽口炮台当上了守备,家门口那对石狮子还是李中堂赏的。只是打那以后,石匣再没现过世。
后来村里老辈人说,那引路的怪物是守护神兽"甪端",专给有缘人指点宝物的!
这石匣地还有一个传说,也很有意思。
这个传说年代就比较久了,相传五百多年以前,朱各庄村有个普普通通的庄稼人名叫周文焕。此人生得瘦小精干,上过几天学,识得几个字。
这日他在磨山脚下锄地,锄头"铛"地磕着块石头。扒开浮土一看,竟是一块像个石匣的长条型石头,奇怪的是这石头上刻有两行小字:"要想石匣开,得周文焕来。"
当他念出来时,这块石头应声而裂,里面躺着三本线装古书。他拿起第一本,上写《天书》二字,刚掀开书,书就化作白鹤冲天而去;第二本上写《地书》二字,也是才翻开,书变作青蛇钻入了草丛;只剩第三本上写《妖书》二字。他没敢再看,怕书又跑了。周文焕把书藏在身上,偷偷拿到家里,晚上点上油灯,细心观看。这次书没跑,书中写的是用纸剪成假马、假车,念动咒语就可以变成真马真车。
周文焕按方施法,果然得了一匹枣红马。这马不吃草料,跑起来蹄不沾尘,载着他在絫县、乐亭间倒腾海货,不出半年就盖起了三进大宅。怪的是这纸马见不得荤腥——有回他媳妇杀鱼时溅了滴血在马腿上,那马当场就变回皱巴巴的纸片了。
还有邪性的,有年中元节晚上。周文焕赶夜路经过一个乱葬岗,纸马突然嘶叫一声,眼窝里冒出两簇鬼火来更恐怖的是,车后箱里传来一阵"咔咔"的抓挠声。周文焕壮着胆子掀帘一看,本该装着绸缎的车厢里,竟堆满了森森白骨!可把他吓够呛!
后来,周文焕觉得这个幻术容易被人破除,最主要的是太过于邪门,就不怎么使用了。后来和村里的人闲聊时把这个秘密说了出来了,但当时大家伙儿只当他在说笑,并不相信。首到有一次村里有人晚上路过他家时,听到院子里有动静,趴墙头一看,看到周文焕家院子里有个纸剪的毛驴,也不知他念了啥咒语,那驴竟然活了,帮着周文焕拉上了磨盘。这下,一传十,十传百,大家才信了周文焕的话。
到如今,朱各庄村的男女老少都知道庄北磨山脚下有一块地叫“石匣”,那就是周文焕发现奇书的地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