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这个年代,这样的举动毫不尴尬。
秦淮茹正襟危坐,坐在何雨柱身旁,展现她的骄傲。~看/书`屋?晓-税^王/ ·已~发?布_醉¢欣/璋`节`
"唉,要是家里能有一台这样的电视,我恐怕高兴得睡不着觉!"
"阎老西,你那么节俭,舍得买吗?
再说,就算舍得花钱,这东西也不对外卖,没听说过电视票吗?"
三大爷听后脸红了。
"我没傻柱那样的本事,但早晚家家都会有电视,你信不信?"
"三大爷发火啦!"伴随着一阵笑声,电视上的新闻结束了。
电视和收音机差不多,毕竟现在电视稀少,频道也有限。
播完新闻后,又放了一部外国电影。
院子里的人看得津津有味。
其实这部影片许大茂已经放过两次了,但新鲜感依旧十足。
当电影结束,电视因无信号而出现雪花时,人们仍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。
"刚才预告说明天有天气预报,是真的降温吗?"
"当然是真的,电视上怎么可能撒谎?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那是单位领导看的呢!"
"柱子,明早要起来看天气预报吗?"
"估计不行,起得太早,秦淮茹也不会答应!"
"都闭嘴!拿我开玩笑?
以后工服别想要了,电视也不想看了?
随口一句话,明天就别想吃饭了!"
"对不起,何主任夫人,再乱说话我就扇你耳光!"
听到这些不太过分的玩笑话,何雨柱也跟着调侃了几句,随后把电视搬回屋里。
说实话,对于穿越前的何雨柱来说,这么个破旧的14寸黑白电视简直不值一提。
但在那个年代,它却别具魅力。
电视深夜才被拿回房间。
秦淮茹说了太多话,都没顾得上缠着何雨柱,便钻进被窝睡了。
天气渐暖,秦淮茹的工作也忙碌起来。
"何主任,这是我们种的土豆,现在收获了!"
后勤部几位工人费力地提着几袋土豆。
每袋都装满了大土豆。
在这大半年里,在何雨柱提议下,大棚主要种植耐饿的食物,像土豆、玉米居多,因为大棚里不适合种稻谷小麦,所以大量种植这两种作物。
这半年多来,气候回暖,许多之前荒废的土地建起了大棚。
尽管有些特殊,但为了解决温饱问题,这也是非常必要的。
就像轧钢厂的工人们,虽然谈不上大鱼大肉,可至少已恢复到能吃饱的状态。
自从大棚建起来后,工人们干劲十足,为了填饱肚子,每天都早起劳作。
附近几个温室大棚试点,710项目均取得成功。
这些地方的工人不仅每日都能吃饱,生产效率也显着提升,形成了良好的循环。
吃得饱了,收入增加,干活的热情更高了。
土豆和玉米是国外的主要粮食,在何雨柱指导下,厨房能将它们做出各种花样。
第三轧钢厂的食堂已成为行业典范,不少领导品尝后都想挖走他。
有这样的后勤主任,厂长省了不少心。
何雨柱办公室上方挂着“先进集体”
的牌匾。
他的个人荣誉,如先进个人、优秀干部等,都被秦淮茹收藏在家。
若不是还没设立五一劳动奖章,家里可能也有这一项。
“这土豆看起来不错,但我没种过,跟着沾光拿两个就好,不用太多,多余的分给种得多的人吧。”
何雨柱的灵气牧场物资丰富,这点食物不算什么,但还是象征性地收下一些才合适。
忽然,几声低沉的警报声从外传来。
何雨柱抬头看了一眼,没太在意。
钢铁属于战略资源,国企严格管控,来取成品钢时常需核验,有警报很平常。
“主任,您就收下吧,若非您的温室大棚,我们再努力也达不到这样的成果!”
“真的只需两个就够,大家都知道我家两口人都有工作,不缺这点,够吃就行,存那么多岂不成了地主?”
何雨柱又开始调侃起来。
“主任,这存粮的事儿跟地主不沾边!”
旁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