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是一通劈头盖脸的训斥,“谁让你擅自行动的?组织纪律性都学到狗肚子里去了?眼里还有没有我这个旅长?!”
李云龙立马从椅子上弹了起来,站得笔直,嬉皮笑脸地解释:“旅长,您消消气,我这不是……看那炮楼太碍眼,就顺手……”
“顺手?!”旅长在那头咆哮,“你小子下次是不是还要顺手把平安县城给老子端了?!”
骂了足足五分钟,旅长的语气才缓和下来,话锋一转:“不过嘛……这次打得还算不错,值得表扬!听说……你小子又搞到了什么好东西啊?”
李云龙心里一咯噔,连忙打哈哈:“没没没,哪儿有的事,都是战士们英勇……”
“行了!”旅长打断他,“别跟我耍滑头!有好东西,别忘了你老首长!这样,我考虑考虑,给你团里补充点子弹。”
这一个“甜枣”砸下来,李云龙顿时眉开眼笑,连声保证:“谢谢旅长!谢谢旅长!您放心,我这有好东西,第一个就孝敬您!”
挂了电话,李云龙擦了擦额头的汗,心里暗道,这林默可真是个宝贝疙瘩,得看紧了!
……
晋绥军,358团指挥部。
楚云飞也在研究着关于杨村炮楼的情报。
他面前的地图上,交通干线上的鬼子炮楼位置被一个红圈清晰地标示出来。
他的手指在地图上轻轻敲击,眉头紧锁。
“苏联援助?不可能。”楚云飞摇了摇头,否定了部下的猜测。
“苏联人就算援助,也只会给重炮,动静太大,瞒不过我们的情报网。而且,根据描述,这种爆炸方式,粗暴,直接,不像是制式武器。”
楚云飞抬起头,眼中闪烁着睿智的光芒:“这更像是……土法炼钢,却炼出了一把削铁如泥的宝剑。其背后,必有一个精通爆炸物原理和现代战术应用的神秘高人。”
“传我命令!”楚云飞的声音沉稳而有力,“情报部门,即刻起,将监视重点放在李云龙独立团的人员变动上!尤其是那些新加入的、看起来不像泥腿子的知识分子!我要知道,这个‘高人’,究竟是谁!”
……
夜深了,独立团研究所的窑洞里依旧亮着灯。
林默将那份残破的图纸和通讯录交给了赵刚。
“政委,这份图纸或许能让我们了解日军新型工事的弱点。这本通讯录,如果能破译,说不定能掌握他们联络的规律,甚至找到他们的情报网。”
赵刚郑重地接过东西,看着林默的眼神充满了赞许和一丝忧虑。
这个年轻人,想的永远比别人多一步,也深一步。
“林默,你的安全问题,必须重视起来!”赵刚神色严肃,“我会安排警卫连加强研究所的保卫工作。你现在是我们独立团,不,是我们整个根据地的宝贝,绝不能出任何意外!”
林默点点头,他的注意力已经转移到了新带回来的一堆金属残骸上。
他拿起一块鬼子的钢盔碎片,在灯下仔细端详,脑海中,现代材料学的知识飞速运转。
“锰钢……鬼子居然用上了配比这么合理的锰钢来做头盔……”林默喃喃自语。
他知道,这种钢材的韧性和防弹性能,远超八路军边区目前靠土高炉炼出的生铁。
新的难题,清晰地摆在了面前。
没有优质的钢材,就造不出更精良的枪管,造不出更可靠的机械零件。
他的许多构想,都将是空中楼阁。
而他不知道的是,在日军华北派遣军的司令部里,一份关于独立团使用“新型爆炸兵器”的报告,也摆在了一个人的桌上。
那人正是山本一木。
他看着报告,嘴角勾起一抹饶有兴味的微笑,对身边的副官说:“有点意思。看来,八路军的部队里,来了个有趣的人。”
李云龙对这些暗流涌动一无所知,他现在满脑子都是怎么把林默这个“宝贝疙瘩”给供起来。
他不仅给研究所派了双倍的警卫,还下了死命令,任何人未经允许,不得靠近研究所半步,连他自己都不例外。
李云龙尝到了甜头,心里已经开始盘算,下次是不是该拉着林默,去研究研究怎么用这“大炮仗”,把平安县城门口那两个大碉堡也给敲了。
就在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林默和他的“秘密武器”上时,一个潜伏在根据地边缘的汉奸特务,正悄悄地将他打探到的情报汇集起来。
他不知道什么是“没良心炮”,但他知道,赵家峪附近的杨村独立团,最近来了个“白面书生”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