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说皇

繁体版 简体版
小说皇 > 读六大名著说官:解析古代政治智慧与权力运筹 > 第25章完结

第25章完结

可惜,演义的作者对曹营事并不感冒,写乐进也不十分用心。/零^点*看?书/ /哽¢薪\醉!全.虽然依史书记载,乐进乃曹军中五良将中的一员,但在演义里,他却是一个不大起眼的配角,甚至连使用什么兵器,作者也未及仔细斟酌,一会儿让他使枪,一会儿让他用刀,一会儿是助战有功,一会儿又中箭落马。乐进、乐进,我为你鸣不平。

精彩纷呈《三国演义》

这些勇烈非常的战斗,虽然对于三国的兴亡盛衰起不到决定性的作用,但因为它们给读者的印象太深了,所以一提到三国,马上就会产生与这些精彩场面相关的联想,这正是《三国演义》写战争场面的成功之处和得意之处。

主导这些战斗场面的,在蜀汉则首推关、张、赵、马、黄,在吴国则以孙策、太史慈、周泰、甘宁最具风采,在曹魏一方,又以夏侯、典韦、许褚、张辽、徐晃、张、庞德、曹洪各有特色。张辽属大将之才,虽不以勇猛见长,亦不必以勇猛见长。典韦、许褚则十分烈性,狂痴威猛,足称一世之雄。\欣*丸~夲_榊?颤~ ,蕪′错!内?容?张、庞德虽是二流人物,可有一流的本领和勇武。曹洪则以效死命于曹操著称,舍命救主,贵在一片忠心。夏侯表现的乃是一种超凡的勇气,拔矢啖睛,虽非神武,自有神威。而在曹、刘、孙三方之外,还有一位吕布,虽然那人品实在令人厌恶,但论武力和勇力,都完全可以称为《三国演义》中第一杀手。

战争并非只是冲杀,冲杀上面还有战术,而且决定战斗胜负的主要的还是战术。虽勇力不足,但战术对头就能获胜。这不是说冲杀不重要,所谓两军相逢勇者胜,在一些关键的时刻,还就是需要冲杀,需要勇者以自己的有效冲杀扭转战局,决定胜负。但战术不对,光有勇力则不能有所作为,更不能有大作为。因此,对战术的描写,就成为《三国演义》中特有的重点。

战术多种多样,以逸待劳是一种战术,诱敌深入又是一种战术,车轮大战也是一种战术,包抄后路还是一种战术。战术千变万化,虚虚实实,明明暗暗,忽前忽后,且奇且正。,暁\税/宅′ \哽+辛.最*快+有些战术,不经恶战不能获胜,如背水作战,置之死地而后生;有些战术,则不伤一兵一卒便令敌人闻风而逃,其中尤以赵子龙偃旗息鼓以待强敌,写得最有胆识;诸葛亮汉水疑兵,写得最有风采。《三国演义》第72回写道,曹操既亲率大军来汉水扎寨,赵云恐孤军难立,退于汉水之西,两军隔水相拒。于是玄德孔明来到前线观察敌军态势—

孔明见汉水上流头,有一带土山,可伏千多人,乃回到营中,唤赵云分付:“汝可引五百人,皆带鼓角,伏于土山之下。或半夜,或黄昏,只听我营中炮响,炮响一番,擂鼓一番,只不要出战。”子龙受计去了,孔明却在高山上暗窥。次日,曹兵到来搦战,蜀营中一人不出,弓弩亦都不发。曹兵自回。当夜更深,孔明见曹营灯火方息,军士歇定,遂放号炮。子龙听得,令鼓角齐鸣。曹兵惊慌,只疑劫寨,及至出营,不见一军。方才回营欲歇,号炮又响,鼓角又鸣,呐喊震地,山谷应声。曹兵彻夜不安。一连三夜,如此惊疑,操心怯,拔寨退三十里。

这段描写虽不如后来的空城计更为著名,却比空城计经得起推敲。空城计不免太戏剧化,仔细思考,便觉得不足为信,而这里所写的情节计谋,入情入理有根有据,不由你不信。

战术,用现代人的眼光看,乃是一种特定的战斗存在和实施方式,而在古代,又与用计相关。

擅长战术的将领中,很多人同时也是威名显赫的名将,如张飞、徐晃、赵云、吕蒙都是如此,当然后来的陆逊、姜维、邓艾、钟会更是文武全才。张飞虽性格粗鲁,但粗中有细,如若不然,他怎么能智擒住严颜,又怎么能大败张。 但擅用计策的人物中,更多的则是谋士。孔明、庞统自不待言,曹营中这样的人物尤多,如荀、荀攸、程昱、郭嘉、刘晔、贾诩等,都是其中的佼佼者。袁绍营中,谋士同样不少,可惜袁本初不善用人,纵有多少良策,终于化为流水。惟东吴有些奇特,用计的只是武将,那一大群文官,除去面对强敌吓晕了头,力主投降之外,仿佛再没一个人会出主意打仗的。惟鲁子敬在半文半武之间,但看演义的描写,却又是一个大老实人也。

而最有影响的乃是那些大战略家。三国时代,能称为大战略家并有卓越表现的人物,首推曹操,其次是诸葛亮和司马懿,还有一位便是鲁肃。如果把标准再放得宽些,那么郭嘉、荀或者也可以包括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