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说皇

繁体版 简体版
小说皇 > 读六大名著说官:解析古代政治智慧与权力运筹 > 第28章完结

第28章完结

功夫用在过程上。-餿`艘`晓·税?蛧, ¢蕞¨薪.璋′节¨埂¨芯+筷\战役的过程,大抵包括战役分析、战役准备、战役组织和战役实施四个方面。战役实施即是决战,决战已如瓜熟蒂落,无须多费功夫。倒是战役分析、战役准备、战役组织,要费去更多的精力,展现最多的智慧。

以袁曹之战为例。官渡大战之前,袁曹已成必战局面,两家的关系已全然没有周转的余地,不是鱼死,就是网破,而以双方的实力而言,显然是袁强曹弱。曹弱还必须战胜,战前分析成为极其重要的一环。对此,曹操的重要谋士郭嘉有十胜十败之论。不但讲得头头是道,甚至于可以看成是曹军战胜袁绍的战略指南。《三国演义》第18回,虽然回目为“贾文和料敌决胜”,但郭嘉的十胜十败之论却写得高屋建瓴,风头更劲。书中写道精彩纷呈《三国演义》

刘、项之不敌,公所知也。高祖惟智胜,项羽虽强,终为所擒。今绍有十败,公有十胜,绍兵虽盛,不足惧也。

绍繁礼多仪,公体任自然,此道胜也

绍以逆动,公以顺率,此义胜也

桓、灵以来,政失于宽,绍以宽济,公以猛纠,此治胜也绍外宽内忌,所任多亲戚,公外简内明,用人惟才,此度胜也绍多谋少决,公得策辄行,此谋胜也

绍专收名誉,公以至诚待人,此德胜也

绍恤近忽远,公虑无不周,此仁胜也

绍听谗惑乱,公浸润不行,此明胜也

绍是非混淆,公法度严明,此文胜也

绍好为虚势,不知兵要,公以少克众,用兵如神,此武胜也。?完¨夲!鰰¨占/ !追/最¨辛`蟑/踕.

十胜十败,言简意赅,大凡熟读过《三国演义》的,必能体会到郭嘉的总结句句都是事实,没有一字虚言。

郭嘉作十胜十败之论的时候,距离袁曹官渡之战还有些时日,及至战前,又有荀对袁军中文武代表人物的分析,这分析尤其一针见血,令人觉得,袁绍若不失败,反而于情理有些不合了。

当时,曹操正患头风病,卧床不起。袁绍命陈琳作檄,历数曹家罪恶。.k¢a′k¨a¢w~x¢.,c·o*m¢曹操一读此檄,不觉大汗洗身,跃然而起,头风病好了。文章可以治病,足见曹操确实知文。

袁兵要来,如何应对。孔融认为袁绍势大,不可与战,只可与和。荀认为“袁绍无用之人,何必议和?”二人争议如下融曰:“袁绍土广民强。其部下如许攸、郭图、审配、逢纪皆智谋之士;田丰、沮授皆忠臣也;颜良、文丑勇冠三军;其余高览、张、淳于琼等俱世之名将。何谓绍为无用之人乎?”

笑曰:“绍兵多而不整。田丰刚而犯上,许攸贪而不智,审配专而无谋,逢纪果而无用:此数人者,势不相容,必生内变。颜良、文丑,匹夫之勇,一战可擒。其余碌碌等辈,纵有百万,何足道哉!”

读荀之论,可知袁、曹未战,曹军已在战役分析层面胜了一筹。

官渡、赤壁、彝陵三大战役,各有特色。站在胜方一面看,官渡之战,好似小磨磨黄豆。袁军就是成堆成山的黄豆,曹军就是一盘一盘的小磨,任你豆子再多,也经不住今日磨,明日磨,后日还磨。一时招你降军,一时取你情报,一时斩你大将,一时烧你粮草,磨来磨去,磨出曹军的胜利,袁军的失败。

赤壁大战则是阴阳大转换。此时曹军声威势壮,加上虚张声势,号称百万之众。孙刘联军就不行了,孙权拜周瑜为都督,问他需要多少人马,周瑜说需要5万人马,孙权说5万难以足齐,且拨3万人马,能胜则胜,不能胜还孤再战。你想,面对几十万大军,只有3万人马,打不胜还要还给孙权再战。而刘备军马更少,东拼西凑,对外号称1万。双方于赤壁对垒,可见曹军优势极大,孙、刘劣势极明。然而,曹军虽有优势却难于利用,孙、刘虽劣势明显,却能转劣为优,仿佛阴阳转换,好的件件取来,坏的样样送去,不知不觉之间,已阴阳易位,别成一番光景。

彝陵之战,则是积极大等待。刘备处于攻势,陆逊处于守势。然而,攻守有积极、消极之分。陆逊虽在守势,却不是一味傻守、呆守。刘备处在攻势,却又不能速战速决,不但不能速战速决,反而有些狗吃刺猬,难以下口。刘备求战而不能,陆逊表面平静,却在积极准备。双方的态势,从陆逊这一面看,就是积极大等待,仿佛猎人跟踪猛兽,虽然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