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说皇

繁体版 简体版
小说皇 > 读六大名著说官:解析古代政治智慧与权力运筹 > 第32章完结

第32章完结

割发代首,真是壮举,豪壮之举。,看`书_屋′暁¨税′蛧^ ¨蕪~错·内/容_这一点,现代人恐已难于体味。割发对于今人而言,实在是一件小而又小的事,而且一月不理发,或者半月不理发,便有些觉得不洁或难耐。像NBA赛场上的球员,十有三四,把头剃得光光,不仅风采依然,甚至更添风采。但这是现代人的观念。中国古人相信,肤发受之于父母,一生一世不能割舍。清人入关,留发不留头,留头不留发,头发事关敌我,与生死相连。

曹操自己犯了军法,便要自刎,自刎不成,还要割发代首。虽然演义的作者对此不以为然,还要写诗讽刺一番,但站在今天的立场看,这曹孟德委实了得也,委实了不得也。惟有此等行为,方显出其真心爱民的君主气派。可惜演义的作者不作此想,他认为,曹操的所作所为,不过是诈术而已,所谓十万貔貅十万心,一人号令众难禁。

拔刀割发权为首,方见曹瞒诈术深。

但即使是诈术,也不简单。为什么这样的诈术,董卓就不能用呢?袁术就不会用呢?袁绍就不肯用呢?甚至于连孙权、刘备也不见用呢?

成成败败话民心

是诈术不是诈术,是骗人不是骗人,检验起来,其实容易,关键看你敢不敢、肯不肯对自己开刀。,看`书_屋′暁¨税′蛧^ ¨蕪~错·内/容_曹孟德割发代首,是一个敢于向自己开刀的人。遥想当时情景,曹操既已割发,全军谁不紧张。一些文职谋士,或许本不惯骑马,此时此刻,尤其战战兢兢,不敢松缰绳一扣。那些能征惯战的猛将,亦无不小心翼翼,生怕万中偶生一错。许褚虽号为虎痴,但在这样的关头,却是一点也不肯犯”傻“的。

曹军万千如走索,是为真心爱民图。

这才是一幅好看的风景哩!只是千百年来,这样的风景无多!

⑶胜胜负负论军心

讲民心,还要讲军心,二者相互关联,但并非全然一码事的。

首先军心乱不等于民心也乱。昔日于禁率七军与关羽大战,就属于军心自乱,或者叫自乱军心。因为你乱了,所以对方才能从容不迫,淹你,捉你,让你先锋掉脑袋,主将做囚徒。·优,品,小`说?徃· +哽·新_醉/全¨

换句话说,七军被淹,不是七军不强,也不是庞德不勇,而是小人拨乱其间,主将助纣为虐。小人者谁,就是两个领军将校,一名董衡,一名董超。当七军未发之时,这二人就给于禁说小话,结果,于禁听信谗言,又跑到曹操那里诉说庞德不能做先锋的种种理由。到了前线,庞德与关羽大战,箭伤关羽,他们又怕庞德立功,急急忙忙鸣金收兵。庞德搦战,蜀军闭门不出,他们又不许庞德劫营,只是推三推四,不肯动手。后来天气大坏,曹兵扎营之处,又十分不妥,他们对庞德的警告,更是听也不听。如此三番五次,终于酿成大过错,弄成一个全军覆没的可悲下场。

七军虽然被淹,但魏国的民心尚属稳定,所以消息传来,虽然不免在决策层中引起一片惊慌,司马懿却说,不要紧的,这不是出战的过错。所谓三军心乱而民心不乱,虽败犹能转胜。

但这不等于军心不重要,相反,历史规律证明,凡是军心一乱,接着的便是失败。例如韩遂、马超起兵反曹,打了不少胜仗。曹操面对强悍的西凉兵,看出速战不能成功,硬拼也不是办法,于是妙施反间计。果然韩、马反目。曹操抓住时机,很快转被动为主动,将马超的精锐之师悉数打败。

更可怕的,则是民心失军心亦失。这局面一旦出现,几乎是不可逆转的。这也就是说,军心乱民心不乱,还可以补救;如军心未乱,民心先乱,则最终的结果必将导致军心亦乱,再下一步,就是失败了。《三国演义》一书中,反映这观念的最有说服力的实例,乃是吕蒙白衣袭荆州、关云长败走麦城这一著名战役。

战前的关羽,气势正盛。方才水淹了七军,在曹操,已有迁都之议;在关羽,则不免踌躇满志,有乘胜追击之慨。此时对关羽用兵,实在并非一个上好的时机。

然而,有一胜不如有一算。前有吕蒙,后有陆逊,深思熟虑,仔细斟酌,终于夜袭荆州,一战先胜,再战全胜。不但把孙权梦寐以求的荆州顺利夺回,把不可一世的关羽军消化殆尽,还活捉了关氏父子,加上后来的彝陵之战,奠定了东吴西部边疆数十年无战事的安定局面。

东吴获胜不是一个方面的原因。

在战略上,首先有曹操的帮助,关羽在前线与曹仁相拒,进不能胜,退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