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说皇

繁体版 简体版
小说皇 > 蒙曼说唐:乱世红颜 > 第42章完结

第42章完结

那咱们看,在现实政治生活中,法统优势和实力优势,哪一个更为重要啊?毫无疑问是实力优势更为重要,谁有力量谁就当皇帝,所以实力比较重要。~看/书`屋?晓-税^王/ ·已~发?布_醉¢欣/璋`节`那在这种情况下,相王他有实力,李重茂没有实力,所以当时按说,让相王李旦当皇帝是不存在什么争议的,大部分人心里都有数,李旦肯定要当皇帝,甚至呢,就是这个小皇帝李重茂,他也不是完全不明白这种情况,别看他年轻,他也知道肯定是这么回事,所以政变结束之后,不久呢,这个李重茂就说要传位给自己的叔叔相王李旦,那么面对小皇帝李重茂的这种禅让之举,相王李旦他是不是就欣然接受了?他呢还真没有欣然接受,按照《资治通鉴》的记载,李旦这时候是“固辞”,就是坚决地推辞,我坚决不能当这个皇帝,那么李旦他有实力,他为什么还要坚决地推辞呢?传统史学,包括传统的史学家,一般都认为,这是李旦的性格因素决定的,说李旦是一个特别恬淡的人,一辈子就不愿意当皇帝,任何时候别人劝他当皇帝,他都不干,都把天下让给别人,你看当年武则天那个时候,他不是把天下让给武则天了吗,后来呢,武则天统治期间,他本来是皇嗣,那武则天从房陵把老三李显给接回来了,他又马上把皇嗣,当然就是后来太子这个位置让给了李显,已经推辞了两次了,那这一次呢,他还要再推辞,他不能从侄子手里得皇位,这是他的性格决定的,说他是个好人,那是不是真的如此呢?我个人是不相信的,我觉得李旦这时候坚决地推辞皇位,关键是因为他的处境太尴尬了,处境怎么一个尴尬法呢?咱们知道,在整个政变过程中,李旦完全是一个局外人,他根本就没有参加过这场政变,他没有立一点功劳,那我们考虑一下,中国古代当皇帝,它有几种途径啊?其实往大里说,也就两种途径,一种途径是你继承来的,另外一种途径就是你夺来的,那你看现在李旦他符合哪一条啊?论继承,他没有继承权,那论夺权,他自己又没有亲手去夺,你说这样的处境多尴尬啊,这个皇帝啊,可是不好当,忽然给他黄袍加身,他觉得不行,所以呢,李旦这时候是坚决的推辞,我不能当这个皇帝。·s*h\u!y^o·u¨k¨a\n~.~c`o?m^

画外音:

相王李旦的推辞,有他的道理,我们按照常理推测,既然太平公主和李隆基发动政变,准备让相王李旦当皇帝,就应该在政变之前通知他,让他参与政变,这样相王李旦在政变后当皇帝也就顺理成章,但实际上相王李旦在事前对政变是毫不知情,那我们就有疑问了,太平公主和李隆基为什么又要把相王李旦蒙在鼓里呢?

蒙曼:

我认为关键原因不是别的,而是相王李旦的三儿子李隆基,也就是政变的总指挥不让他知道,是李隆基刻意要把他爸爸蒙在鼓里,那有人说了,你说李隆基刻意要把他爸爸蒙在鼓里,你有没有证据啊,我有证据,而且有两条史料作为证据,哪两条呢?第一条就是在政变要爆发之前,当时有人就提醒李隆基了,说你要搞政变,你应该跟你爸爸相王通一下声气,那以后好开展工作,这时候李隆基怎么回答的呢?根据记载,李隆基是这样回答的,他说,“我曹为此以徇社稷,事成福归于王,不成以身死之,不以累王也”,什么意思呢?我干这件事,我搞这场政变是为了江山社稷考虑,如果说事成,我搞成了,我把天下让给我爸爸,这叫福归于王,那如果我搞不成,这个政变失败了,怎么样呢,我啊,一人做事一人当,我不去连累我爸爸,所以我不能告诉他,那政变之前有人提醒他,应该跟相王打招呼,他拒绝了。·看?书*屋-晓¨说_王! ^蕞`芯,蟑/踕\更,芯/哙?那么另外一条史料是在政变即将结束的时候,就是主要敌人已经消灭了,还有一些次要敌人没有消灭的时候,刘幽求又去跟李隆基讲,说我们大伙儿都已经决定了,今天晚上要拥立相王,现在你应该跟相王说一声,让他出来主持局面了,那么李隆基他怎么回答的呢?他又一次拒绝了,他说不行,现在还有残敌,没有追剿干净呢,我们不能够让相王现在参与这件事,所以他就继续率领军队追歼残敌,直到把所有的敌人都消灭干净了,这时候他才回到家里,到相王家,到相王府邸上,跟他讲,对不起,爸爸,我搞了这么一场政变,已经把韦皇后啊,安乐公主啊,上官婉儿等等这些人都给消灭干净了,现在已经什么事儿都没有了,我想请你出来主持一下局面。

那从这两条材料,其实我们就可以看出来了,李隆基他从头到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