画外音:
太平公主因为拥立唐睿宗李旦登基,而权倾朝野,文武大臣也多依附太平公主,随着自己势力的强大,太平公主的野心也膨胀起来,想要大权独揽,唐睿宗李旦是个软弱的皇帝,太平公主完全可以控制,而这时最大的绊脚石就是侄子李隆基,那么太平公主为了扳倒颇有心机的侄子李隆基,还将使出怎样的杀手锏呢?
蒙曼:
太平公主采取了三个措施,哪三个措施呢?第一个是监控太子的私生活,企图从中找出漏洞,咱们知道,这个太子的私生活,有的时候也是一个敏感问题,太平公主把自己的亲信,安插到太子的身边,让这些人当卧底,每天就拿着显微镜来看太子的生活,太子今天都干了什么了,有没有沉湎酒色啊,有没有光顾得骑马打猎,不务正业啊,她觉得,如果说有这样的行为的话,这就属于太子的失德行为,而太子失德,这是一个可大可小的事情,可以操作,那么她让人去盯着太子之后,如果发现有什么毛病,就赶紧去跟李旦汇报,这是加强李旦对这个儿子的坏印象,她的第一个步骤,监控太子生活。\m?y/r\e`a-d\c-l,o^u/d/._c¢o~m?
那么太平公主做的第二个事情是什么呢?她是发动大臣,让大臣跟睿宗提出来废太子,她怎么发动大臣呢?当时太平公主把自己的儿子和女婿都给派出去了,让他们一个一个去联系他们认识的大臣,联系到之后就请到家里来会谈,来吃饭,咱们知道太平公主有钱啊,唐睿宗不是给她一万户的实封嘛,她有的是钱招待客人,所以哪个大臣如果真到她家里来了,不仅好吃好喝,而且后来走的时候还有豪礼奉送,非常慷慨,那经过她这么一番拉拢之后,确实也有一些大臣就被她说动了,到她这一方面来了,可是这样发动了一阵子之后,太平公主也有一个感觉,这样一个人一个人地搞宣传太慢,咱们批处理一下吧,一起解决,怎么解决呢?就在景云二年的一月,也就是转过年来的一月份,太平公主就换了策略了,怎么换呢?有一天她估摸着宰相们该下班了,她就坐着车也出去了,就等在宰相每天下班必经那条路上,一会儿宰相过来了,太平公主也从车里出来了,跟他们讲,这个太子不是嫡长子,我觉得不应该让他接班,你们诸位宰相,可不可以跟皇帝说一下这件事啊,这是对大臣施加压力,企图让大臣以臣子和宰相的名义,去迫使皇帝改变决定,这是她采取的第二个措施。~优′品¨晓?税_惘` \已^发\布¨嶵?欣~漳\截`
那么太平公主采取的第三个措施是什么呢?第三个措施可是最厉害的一个措施,就是恐吓唐睿宗,让唐睿宗感觉,李隆基对自己的统治形成威胁了,然后让唐睿宗主动产生废掉这个太子的想法,其实咱们也知道,在中国古代因为皇权独尊,所以皇帝家的父子关系,皇帝和太子的关系,是非常非常难处的,太子是左右不是,比方说一个太子他管事管多了,那就要考虑了,皇帝会不会认为你有野心啊,所以这样不行,那如果说一个太子什么事也不干,或者干事干少了,那你又要考虑皇帝会不会觉得我窝囊啊,不配当太子啊,所以太子经常是觉得左右为难,那落实到唐睿宗李旦和李隆基这一对父子上,这个关系就更难处了,为什么呢?因为咱们知道,李旦当皇帝是被儿子推上来的,而且儿子李隆基在搞政变的时候,根本就没有告诉他,这让李旦觉得这个儿子太有心机了,老觉得这个儿子以后还会图谋不轨,老觉得他想提前抢班夺权,所以他们俩的关系本来就特别微妙,李旦一直觉得儿子心机很深,那这时候太平公主就利用李旦的这种恐惧心理,来开展工作了,她怎么开展工作的?她就派人去吓唬李旦,让他觉得儿子确确实实想要提前接了,怎么派人吓唬呢?她派了两拨人去造谣去,第一拨人是大臣,她让大臣去跟李旦讲,现在朝廷里的人都倾心于太子,说朝廷里的人都很喜欢太子,这是什么意思啊?这个潜台词很明显啊,就是在朝廷里头,你儿子的人缘比你这个当皇帝的爹还要强,那她这么一造谣,唐睿宗心里当然紧张啊,这小子整天在朝廷收买人心,他想干嘛啊,他是不是想要哪天把我搞掉啊,这是吓唬他一次,让大臣去。′d,a~w+e/n¢x?u/e¨b/o`o!k-._c·o′m*没过几天,太平公主又派了一拨人,这拨人是术士,所谓术士,就是那种能掐会算,能预知未来的人,这帮人在古代也算是专业人士了,让这些人用专业知识去吓唬李旦,这些术士就跟李旦讲了,说根据我们的推算,五日之内当有急兵入宫,五天以内就会有大兵到宫来搞内乱,那咱们知道,李旦他早就被各种各样的政变搞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