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说皇

繁体版 简体版
小说皇 > 胡耀邦与平反冤假错案 > 第78章完结

第78章完结

所以1957年之前那几年,每逢“三八”节和“六一”儿童节,他们全家大大小小,都是欢欢乐乐的。¨搜.餿′暁^税′罔^ +更¨歆?罪¨快?

可是此时此刻,这都已成了过去的事了。朱秀玲又在十多年前与他离了婚,孩子们都改姓“朱”,不再姓“葛”了。在这刚刚“乔迁”来的八平方米小屋,他只能只身孤影……

葛佩琦的“铁案”是这样翻过来的政治的疯狂,造成多少家庭的悲凉

这是二十世纪中叶,中国特有的大悲剧!

在人民大学校园里,凡是没有被这种疯狂灭尽天良的人,都能够洞察朱秀玲深埋心底的悲怆!

她出生于鲁南临沂,是葛佩琦同乡,比他小两岁。1934年,由北京女一中考入北平大学文理学院数理系。1935年“一二·九”运动中,她就闻知“一二·九”闯将葛佩琦的大名,“七·七”事变北平沦陷后又一齐坐船到了烟台,认识了葛佩琦其人,印象很不错。-求~书_帮- *首,发!

1941年,她在关中武功的西北农学院执教,巧遇当时在国民党第一战区做地下工作、路过并借住在农学院的葛佩琦,尽管别后数载,但葛佩琦的不凡谈吐,使她感触到他的人生步伐,仍在按照“一二·九”的节奏在快速地向前延伸。这次分手,他们开始鸿雁传情,相爱日深。

1942年,她应聘到陕南汉中西北医学院教数学。第二年,佩琦来到汉中,他们在医学院举行了婚礼。

至此,佩琦对自己的真实身份,仍然守口如瓶。然后由汉中而北平而沈阳,她只隐隐约约感到,他的行踪有时颇为神秘,意识到他是在做与“一二·九”一脉相承的事。直到北平解放,她才被告知这个对她来说并不过分难猜的谜底。

1956年,中国人民大学自从成立以来第一次评职称,她就被评定为副教授。当时全校副教授屈指可数,女教授更寥若晨星。朱秀玲就是这晨星中的一个。但住房仍然窄小而潮湿。就在这一年的12月,她生下了最小的女儿。屋内没法生炉子,室温只有七摄氏度,生下孩子的第十八天,她就开始发烧,烧到三十八九度,得了风湿性心肌炎。!鸿*特¢小+税*网* *嶵\鑫?蟑′节_哽?芯\筷,这是产后风的一种,但她当时并不知道,产假期一满,她就强打着精神去讲课。不久,她就病倒了,而且一倒难起,被人们急送协和医院去抢救。后来葛佩琦为何参加“党外人士”座谈会,报纸上“揭露批判”葛佩琦的风风雨雨,她还躺在医院的病床上,全然不知。从学校前往医院探望的同事口中,她才知佩琦出了事。她惊愕得脱口而出:“佩琦怎么说出‘杀共产党人’的话来呢?这不可能,不可能……”

的确,人间之真正相知者,莫如风风雨雨地相携着踏过半辈子人生荆棘路的伴侣了!然而尽管她不信佩琦会说出那样出格的话,但这毕竟给她带来了自身病外的焦虑和忧伤,加重了她的病情。一直到11月,她才勉强出院。佩琦住在西郊学校的办公室里,没有回家。她整天躺在那间阴暗的屋子里,连下床走走的气力都没有,而且通身风湿疼痛,整整六年不能下床。

快年底了,系主任和总支书记突然来访。他们正式通知她:葛佩琦因“历史反革命”和“现行反革命”的罪已经被捕!她泪如泉涌,半晌说不出一句话来:他会是“反革命分子”?这怎么可能,这怎么可能?!

她的病情更重了!

佩琦这一走,他的工资一分也没有了;家里的五个孩子最大的十二岁,最小的才一周岁,七岁的老二又正患猩红热,全家六口都靠她一个人的工资来养育。不久,她的工资又被打了七折,算做病假工资,“吃劳保”,她的生活重担宛如雨天挑稻草,压得她力不能支。

十二岁的大女儿聪明伶俐,勤奋好学,刚读完北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