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说皇

繁体版 简体版
小说皇 > 大清商埠 > 第55章完结

第55章完结

转眼到了乾隆元年,朝廷裁了广东总督,复设两广总督,鄂弥达升任两广总督。~墈~书*君^ ?首?发-新帝对皇阿玛钦准缴枪卸炮的朱批很感兴趣,特意下了一道上谕,要求各通商口岸像广东那样缴枪卸炮,交官兵看守,回棹返还。幸亏福建、浙江、江苏口岸没有西洋夷船到港,上谕当然能够得到“一丝不苟执行”。真正为难的是始作俑者鄂弥达。

黎民百姓、官府胥役常常把谕旨混为一谈,其实“上谕”和“圣旨”是两种御用公牍,“旨”是指皇上在奏折上的朱批;“谕”是皇上单独下达的指令。“上谕”比“圣旨”来得更慎重、更具权威。臣子收到上谕必须回复,禀陈执行得如何或将如何执行。这道上谕等于把鄂弥达拎到火炉上烤,鄂弥达焦头烂额,埋怨自己当初不谨慎,自己设圈套让自己钻。

鄂弥达又把陈焘洋找来商量,这回是真商量,问焘官该如何应对。陈焘洋说:“山高皇帝远,坐在北京的皇帝莫非会来广东不成?”一句话将鄂弥达吓得七魂去了八魄:“你在教我欺君?”

陈焘洋说话很直:“鄂督不想欺君,那就照实禀圣,说从来没卸过炮,连枪也不曾缴过。?c¢q·w_a?n′j′i^a¨.!c\o`m-”

“焘官,你是教我送死啊?!”

“瞒也不成,实禀也不成,鄂制宪您自己斟酌办吧。”

鄂弥达毕竟是宦海宿将,权衡之后,决定既不实禀,也不全瞒,在回命奏折中坦承没有全部拆卸火炮,因为有的红夷大炮和洋船连为一体,拆不下来。鄂弥达在闭着眼睛说瞎话,大炮怎会和洋船连为一体?难道船体和大炮一块用铁水浇铸而成?鄂弥达更有妙语在后面,说有一种红夷大炮,下面有轴轮,他命令黄埔官兵将炮口旋转朝内,下了暗锁。红夷若敢妄自开炮,那会炸翻洋船,炸死红夷自己。

也不知乾隆皇帝是真信,还是日理万机无暇顾及,反正他没再向鄂弥达提起红夷大炮。以后几任督抚的胆识不亚于鄂弥达,在谈到黄埔安全问题时,都在奏折中称“奴才恪守缴枪卸炮之上谕”。,纨?本\鰰/戦! `醉?芯-璋?踕-更,新_快′

恭请明示

在黄埔口衙门,陈焘洋将自己所知,并且能说的“缴枪卸炮”的故事,说给鄣振骆听。

“鄣参将初来乍到有所不知,乾隆元年缴枪卸炮的上谕从来没有执行过,尤其是卸炮比搬石狮子上房顶还难。你知道一门火炮有多重?搬上搬下,要耗费多少人力财力?夷艄拒不拆炮,我们自己拆,要请多少苦力?这笔银子该由谁出?况且,拆炮装炮要有专门的技术,上哪找懂炮的工匠?拆下来装不还原,弄坏了火炮该由谁来赔?”

坐在一角一声不吭的夷务所主事詹东升插话:“陈焘官所言极是,现实情况明摆着,我们假设火炮枪械能够顺利清缴拆卸上岸,也是行不通的。说是说大清官兵保护夷船的安全,事实上还是他们自保。狮子洋多海盗蠡贼,倘若夷艄赤手空拳只有死路一条。诚然,死几个夷艄不要紧,要紧的是夷胥向我大清皇帝朝贡的宝物会落到海盗蠡贼手上。末吏听黄埔的村民说,雍正五年曾发生过数十条海盗船偷袭黄埔的事,幸亏夷船有火枪火炮,火枪压不住,就用炮轰,轰翻几条海盗船,其他海盗船吓得慌乱溃逃。末吏说一句鄣将军不要动怒的话,你做事太呆板,非得一板一眼抠皇牍,只要保障黄埔不出事,灵活处置又何妨?”

“原来奏折是蒙万岁爷的,上谕该不该遵守还是下面说了算。那好,请陈大人下令弛禁,放夷艄下船刮痧也好,饮酒作乐嫖妓宿娼也罢,夷乱立马平息。”鄣振骆说着站起身,朝陈焘洋一鞠躬,“末将恭请黄埔夷务大使陈焘官明示弛禁。”

站陈焘洋身后的潘振承扯一下东主后衣摆,陈焘洋正言肃色:“鄣将军,你这是何意,从严执法的是你,抓艇妈疍女的是你,你现在又想逼老夫弛禁纵夷?”

鄣振骆为难道:“末将急病乱投医,无计可施啊!陈大人,您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