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翦复出以后,六十万攻楚秦军如何行动,在何处集结,首先攻击何处,与哪部分楚军交战,史书都没有具体的记载。`精·武*暁/税?蛧^ ·勉′沸?越,毒+《史记.秦始皇本纪》只有一句笼统的话说,王翦军出动以后,[取陈以南至平舆]。陈就是郢陈;平舆,是郢陈南部的平舆县。前一年李信军统领二十万秦军攻楚,就是由郢陈出发,攻取平舆后突然退回来的。看来,王翦军攻楚,走了与李信军完全相同的路线,由郢陈出发,攻取平舆,再东进攻取楚国的首都寿春。
然而,我们前面已经讲过,由于昌平君在郢陈起兵反秦,导致了李信军大败。李信军败后,郢陈及其附近地区被楚军占领,楚军以郢陈为基地,大举西进,进攻秦国。王翦统领六十万秦军反击攻楚,郢陈是他首先必须攻克的地区;昌平君所统领的叛军,是他必须首先打击的对象。奇怪的是,史书中对于王翦军出动以后,郢陈地区秦楚两军的动向,昌平君与王翦这两位旧日同僚之间的直接对阵,竟然都没有记载。当时当地,秦楚两国以郢陈为冲突焦点的历史,不可避免的郢陈攻防战,竟然又成为一桩失载的历史疑案。¨b/x/k\a~n.s`h*u_.¨c.o\m.
8、两封发自战场的遗书
实有的历史,史书失载。失载的历史,默默无语,不得不留待将来,留待历史黑洞的火山喷发。幸运的是,历史学家们的等待,终于有了结果,新的文物出土了。这个新的文物,出土于我们前面已经提到的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。
在睡虎地被发掘的多座墓葬中,有一座被编号为四号墓的秦墓,从这座墓中,出土了两封秦军士兵的家信。这两封家信,是迄今为止我们所见到的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家信实物,非常宝贵。特别有意思的是,这两封家信的寄出时间,正好是王翦军出动后的秦王政二十四年,而发信的地点呢,恰恰在秦楚两军交战的郢陈前线。这种千年难遇的巧合,自然使我们想到,失载的郢陈攻防战的历史,会不会从这两封家信中透露出一些消息呢?让我们从头读信,细细体味,用心搜寻。
两封家信的收信人,同是一位叫作[中](衷)的人。两封家信的发信人,一位叫作[黑夫],一位叫作[惊],是中的两位兄弟。中是长兄,与母亲住在一起,照料着整个家庭。,二^8·看\书-网\ ′已?发`布/最*薪¨彰+截*大弟弟惊已经结婚,生有一位女儿。黑夫未婚,应是最小的弟弟。
我们先来看幼弟黑夫所写的信。黑夫在信中首先问候大哥,再问候母亲,别来无恙。他在信中说,不久前在淮阳前线与同样从军的哥哥惊相会,两人都安然无恙,请母亲和家人放心。然后,黑夫请求送些零用钱来,也请母亲在家乡买些丝布,做成夏衣,与钱一道送来。黑夫是精打细算的人,他在信上说,如果家乡的丝布太贵的话,就只送钱来,自己在当地买丝布做夏衣。
黑夫亲情浓厚,他在信的末尾问候家中的其他亲人。他问候姑妈,问候姐妹,问候邻里的亲人,也代从军的哥哥惊问候惊的妻子和家人,真是礼节周全。
惊是写第二封信的人,他在问候了哥哥中和母亲以后,也谈到自己与黑夫一道同在淮阳军中,两人都安然无恙。与黑夫一样,惊也请母亲送钱和布来。不过,惊性子急,说话直,他写明送钱五百到六百,要布两丈五尺以上。他信上要得很急,甚至写了不马上送来,就会急死人的焦虑。惊大概结婚不久,一个女儿年纪也小,他对妻女牵肠挂肚。他问候妻子,请妻子一定要孝顺父母,赡养老人。他最放心不下年幼的女儿,特意嘱咐哥哥中,定要多加管教,务必不要让她为取柴火一类事情,跑到离家稍远的地方去。
惊也关心大哥中,他在信中说,听说家乡附近有的地方不太安稳,提醒哥哥不要到这些地方去。他也在信中提到战况有进展,说自己所在的部队已经进入[反城],屯住于淮阳城中……
这两封信,因为文字有残缺,信中提到的人物很多,还不能完全读通。不过,通过专家们的解读,信中所涉及的家庭内部的事情,大体上是清楚了。我整理历史,仔细读了这两封信,在感慨古代人情亲情的同时,也生出一个小小的疑问,这个墓葬的主人[中]为什么会把这两封信放在自己坟墓中呢?
以古今的人情度量,放在墓葬里的陪葬品,多是死者珍爱的东西。死者看重这些物品,希望永远不离开它们,所以才将它们陪葬,让它们伴随自己离开人世到另一个世界去游历。人性的这种特点,古今中外皆然,上至帝王将相,下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