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说皇

繁体版 简体版
小说皇 > 秦崩:从秦始皇到刘邦 > 第40章完结

第40章完结

帝国的法律和制度,确实合理而且公平,有效地维繫著秦帝国这架巨大的机器,使之有条不紊地运转。!鑫+顽?夲_鰰,戦/ ,醉·鑫-章′踕~耕-辛`筷¢不过,到了始皇帝的晚年,这架机器的运转,已经过于急促,频繁不断的徭役和军务的徵发使国民困苦不堪,国家和人民共同陷于超负荷的泥潭。二世皇帝即位以后,曾经一时停止了过重的劳民徵调;然而,短短不到半年,旧事重开,其势头比先帝晚年有过之而无不及。遵循二世皇帝的旨意,先帝的旧业不但不能停止怠慢,还得加强加紧,骊山陵要快快收尾,阿房宫要大干快上,匈奴要严防,长城要完备,南方远征军的兵源粮草要补充,皇帝出巡的道路要修筑,无不需要大规模的人力徵调。中等人家的徵调,几乎已经穷尽,无奈之下,下等贫家的徵发,也是不得已而为之。当时的贫穷人户,被称为「闾左」。古时以富强为右,贫弱为左。所谓「闾左」,居闾里之左也,用今天的话来说,相当于贫民区。

闾左当中,夹杂有不少流窜的游民。陈胜、吴广所在的这支九百人的队伍,就是来自闾左。大规模徵发闾左从军入伍,实属罕见异常,相当于置帝国国民于全面动员的紧急状态。*躌?4.墈/书_ ¨首\发-以帝国的实态常情而论,不能自立的穷人,难以承担从军的经济负担;被强徵编入军队以后,自己困苦,军队也不安稳。大规模地徵兵,不循正道的浪人、不安分的游民就大量流入军队。贫困游民,最容易搅乱稳定,破坏既存的组织秩序。他们一旦武装起来,往往成为叛乱、造反和革命的力量。

陈胜其人,关于他起兵以前的往事,记载很少,只知道他年轻的时候,曾经受雇为人耕田,对于贫穷有切肤的痛感,当是无田的雇农、不在徵发之列的无产贫户。陈胜既不能殖产,也不能出仕,在为人耕田休息的时候,常常怅恨感慨。他曾经对一起种田的穷哥们儿说,将来如果发达富贵了,不要互相忘记啊。种田人多是安分的人,大家笑话他说,为人耕田取佣,吃饭活命而已,谈什麽发达富贵。同是种田人,心志迥然不同。陈胜歎息道:「嗟乎,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!」陈胜是不满于现实的人,他的志向,是想要改变现状。吴广,其个性与陈胜不同,但在贫穷而不安分上,与陈胜是一脉相通的。_墈`书.屋- ^首!发*不安分的人聚会到一起,往往容易生事。

陈胜一行抵达渔阳的日期,是比照徵调军队的规定预先指定的。根据帝国的法律,军队不能按照预定时间抵达指定地点,将受到军法「失期罪」的指控。如果指控成立,犯失期罪者将被斩首处死。大雨不止,道路泥泞不可通行,日期一天天逼近,大家越来越不安。陈胜和吴广不是顺天安命的人,他们私下商量对策认为,预期抵达渔阳已经无望,为了求生只有逃亡。不过,弃军逃亡也是死罪。与其逃亡死,不如乾脆举事造反。死是同样的死,与其死于逃亡受刑,不如死于大事国事。走投无路之下,陈胜和吴广决定起兵反秦。

陈胜对吴广说:「天下长久苦于秦政的苛暴。我听说二世是小儿子,不应当立为皇帝,皇位的继承者是公子扶苏。扶苏因为多次劝谏的缘故,始皇帝让他到边疆监军将兵。现在有人听说扶苏无罪而被二世诛杀了。大多数老百姓都知道他很贤明,还不知道他已经死了。项燕是楚国的大将,军功卓著,爱抚士卒,楚国人怀念他。有人以为他已经战死,也有人以为他逃亡在外。如果我们利用扶苏和项燕的名义号召天下,一定会得到广泛的响应。」吴广深为赞同,遂决定以秦公子扶苏和楚将项燕的名义举事。

凡举事,须有名目。举大事国事,须有大义名分。陈胜,虽说是出身下层贫民,但从他为举事所策划的大义名分来看,他不但对当时的政治局势有密切的关注,而且有相当的政治头脑。始皇帝以暴力灭亡六国,统一天下,秦政长期失于苛暴。始皇帝死,百姓曾经有所期待,盼望主张温和路线的公子扶苏即位,暴政得到缓和。殊不知扶苏不明不白被杀,少子胡亥即位,暴政不但没有缓和,反而是变本加厉,有过之而无不及。高压困苦之下,藉助于对于仁者的怀念,对暴君作隐喻的抗争,正是民情国情所在。以扶苏的名义举事,反暴政而不反秦政,不仅顺应举国民情,而且利于对秦政府和秦军的动摇瓦解。

陈胜出身于南阳郡阳城县,吴广出身于陈郡阳夏县,两地过去都是楚国的领土。以旧国而言,陈胜和吴广都是楚国人,故里依然是旧日楚国的乡音习俗,记忆裡楚国人的归属意识依然浓厚。大泽乡在泗水郡蕲县,过去也是楚国的领土。十四年前,楚国大将项燕统领楚军保家卫国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