录了唐太宗李世民与群臣的治国言论与施政经验。
蓝玉并不是一个爱读书的人,离开东宫返回府邸的路上,蓝玉坐在轿子里,一张张翻阅《贞观政要》。当蓝玉翻阅到《论任贤》的地方,发现“李勣、李靖、尉迟敬德、秦叔宝,并佐命功臣,委以心膂。”这一个地方,有朱标做的标记,单单将李勣给圈了出来。蓝玉若有所思,开始翻阅关于李勣的内容。“勣若徘徊观望,即诛之;若奉诏即行,日后可重用,李勣品行如长城,可托大事。”在“李勣品行”这里,有朱标亲自写的批注:李绩,何等人也,能够从高宗朝全身而退,盖因其知进退。蓝玉看到这里,将《贞观政要》放在了一旁,闭上眼冥想了一阵。随后,蓝玉对着东宫的方向遥遥一拜:“陛下与殿下的苦心,蓝玉明白了!”朱标这是在告诉蓝玉:朱皇帝因病辍朝你宴请官员,歌舞升平,皇帝下了圣旨你又上蹿下跳不服,你可还记得身为臣子的本分?身为臣子应该像李勣一样,知进退明得失。蓝玉回想起他最近的种种事情,也不禁吓出一身冷汗来。朱元璋让他去北平府戍边,就是还没放弃他蓝玉,他蓝玉还有什么不满足的?当日,蓝玉便回府邸,潜心为戍边做准备。大军出征,事务千头万绪。首先,朱元璋选将之后便开始从太原、山西、山东调集精锐,并抽调部分蒙古降军助战,加上从京师附近抽调的精锐,大军合计二十万,奔赴辽东!所谓“兵马未动粮草先行”,要保障二十万人的粮草不出问题,可不简单。朱元璋依托北平府与山东的粮仓,通过大运河与陆路,向辽东前线输送粮草。 宣布北伐第二日,朱元璋下发圣旨,在辽西走廊前线大宁与广宁两地设立了临时的粮仓,确保军需供应,同时,大明开始征调民夫、车马,组织沿途的“军屯”辅助粮食运输,减轻后勤压力。朱元璋还明申令下,此次谁敢贪墨送往前线的粮草,直接诛三族!明军的粮草与精锐不断调动,辽东前线的斥候亦不断向纳哈出所部的辽河流域探查。名义上纳哈出吞并金山,实际上这些军兵有一部分分散在各地,维持纳哈出的统治,哪里有多少蒙古兵,又有哪些将领,都是需要在战前摸清楚的。而就在朱元璋将前期的准备工作做得差不多的时候,建文时空,朱棣的登基大典已经准备就绪了。为了显示自己是正统继承皇位的,而不是篡位,他更是将各个地方的藩王都叫来了京城,所以才花了这么久的时间,有朱元璋在,这些藩王也翻不起任何波浪。“花开又花落……花满天……是你忽隐……又忽现……”武英殿内,随着一阵音乐声响了起来,朱元璋当即取出手机,轻轻点开,顿时露出朱辰那张笑脸。“老祖宗,好久不见!”朱辰朝着朱元璋挥了挥手。“少跟咱嬉皮笑脸,说吧,又有什么事情?”朱元璋故作严肃,问道。“老祖宗,建文时空那边,燕王老祖宗已经准备好了登基大典,更是将各地的藩王都叫来了京城,他刚刚给我打电话,特地让我邀请你去参加他的登基大典。”朱辰兴奋的说道,他琢磨着带着高清摄像机过去,最好还能带一套大疆无人机,从上空拍摄朱棣登基的宏大场面,这段视频如果能发出去,肯定能火。“老四的登基大典吗?这倒是不错,咱等会儿就过来!”想到战争的前期准备工作已经做的差不多了,而且这次老四居然还将全国的藩王都叫来,自己正好给他站台,因而他点了点头,不过还是要先交代朱标一番。“好了,我就在这边等着您了!”朱辰点了点头,然后挂断了电话。随即,朱元璋让云奇立刻去将朱标给叫过来,不一会儿,朱标就来到了武英殿,望着朱元璋道:“父皇,不知你找儿臣所为何事?”“刚刚朱辰打电话过来说,老四那边登基的事情准备得差不多了,咱打算过去看看,正好给老四站个台!”朱元璋笑了笑,说道。哎呦?朱标一听这话,瞬间来了精神,说道:“父皇,老四登基,儿臣能不能去看看?”朱标还真想看一看,建文时空的大明是什么样子,顺便要是能抽朱允炆一顿就好了。朱元璋板着脸,说道:“你去观礼,难道让咱坐镇金陵,守着江山?”朱标苦着脸,解释道:“父皇,儿臣不是那个意思,只是老四登基这种事,儿臣一辈子也见不到,就想去看个热闹。”朱元璋哼了一声,道:“此事不用多说了,没得商量,等会儿咱就跟朱辰过去老四那边,如今征伐纳哈出的准备已经差不多了,你只需